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第二次呼吸”的意蘊與啟迪(人民論壇)

鄒 翔

2025年09月08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長跑運動中有一個“極點”狀態。跑到某一階段會出現全身乏力、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狀況,但通過調整節奏、激發斗志邁過這個臨界點,身體會重獲活力,迎來順暢自如的“第二次呼吸”。

  人生之路、企業轉型、地方發展,何嘗不是一場場長跑。挫折坎坷、困頓焦慮、起伏波折……多少實踐証明,過程充滿變數,不會一帆風順。讀懂“第二次呼吸”的意蘊,把握其中啟迪,方能跑好各領域各賽道的“馬拉鬆”。

  跑者若無頑強的意志,不可能跨過“極點”。同樣的,干事創業、成長成才,扛不過“千磨萬擊”,就無法突破人生的邊界、攀登事業的高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袁隆平師徒曾用近1000個品種做了3000多個雜交試驗,才從沼澤裡被稱為“野敗”的雄性不育野生稻中培育出第二代不育株稻種種子,開啟雜交水稻事業新篇章﹔屠呦呦課題組經歷了190次實驗的屢敗屢戰,直到第191次,才發現了青蒿素,重塑世界抗瘧局面。跋山涉澗,荊棘塞途,不一樣的風景常在堅持到最后的峰回路轉。

  正如挺過“極點”才能擁抱“第二次呼吸”,企業唯有跳出路徑依賴才能培育“第二增長曲線”。浙江寧波一家精密切割絲領域的“單項冠軍”,在2012年遭遇發展分水嶺:搞技改,資金大量投入可能引發生存危機﹔不搞技改,貼牌代工之路能走多遠?最終,企業毅然走出“舒適區”、邁過這道嶺,贏得不斷攀升的增長曲線。今天的“中國制造”,依靠創新重塑筋骨,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加速升級,“中國創造”聲名鵲起。“極點”考驗中,成功突圍莫不源於自我革新的勇氣、追求卓越的銳氣。

  突破“極點”必然要忍受身體酸痛。對地方而言,“第二次呼吸”也意味著要經歷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才能開辟更大的發展空間,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當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際,一片“狼來了”的驚呼,但回頭看,“開放如同破繭成蝶,雖會經歷一時陣痛,但將換來新生。”新時代以來,“三期疊加”的局面、發展中的“煩惱”、“卡脖子”的挑戰……一個個“極點”擋在中國面前,又一個個被闖過,或化作來時路的成功標記,或成為前行路上墊腳石。不經陣痛洗禮,就沒有鳳凰涅槃。

  克服“極點”,也要注意不能倒在“第二次呼吸”到來前。人生的長跑,再拼搏也要關注身體健康﹔企業的壯大,再高歌猛進也要加強現金流管理。對於地方發展來說,謹記習近平總書記“有序”的要求,不要“‘金娃娃’還沒抱上就先把吃飯的家伙扔了”,而要把握好發揮固有優勢和轉型發展的平衡,注重新舊動能轉換的過渡和銜接,以新化舊、循序漸進。校准航向,遵從規律,找准節奏,才能跑好成長發展的“馬拉鬆”。

  登泰山,“十八盤”最是陡峭難爬,但咬緊牙關闖過去,“造化鐘神秀”的景色就在前方。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未來縱使遇到再多不確定的“極點”,只要我們志不墮、智不窮、力不衰,就能不斷開啟美好生活的“新呼吸”。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8日 04 版)

(責編:彭曉玲、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