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抗戰傳奇中的家國大義

——評長篇小說《神女》

劉虹利 孟繁華

2025年10月17日10: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神女》:葉梅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人民14年抗戰歷史由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與篇章構成,這是中國抗戰文學始終涌動的情感熱流。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葉梅的長篇小說《神女》問世,將長江三峽一帶的抗戰故事帶入更多讀者視野。

  長江三峽雄奇險峻、壯觀巍峨,既是當地人生活其中的地理空間,也被作家以擬人化筆觸賦予精神意涵。作為三峽沿線地標性景觀之一的神女峰,以其綽約仙姿帶給人們母親般的溫暖,其高俊秀逸也吸引觀者的神思從深谷向雲端飛升。《神女》就通過一隻神奇而美麗的鳳鳥,帶讀者俯身從中國版圖上發現長江三峽這一獨特的“地方”,走近男女主人公覃義蛟、鳳娘,理解烽煙歲月裡三峽人民的堅守與貢獻。

  《神女》採用了家族敘事的框架,將官渡口覃九河幫主一家作為戰時中國社會的縮影。覃家兄妹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大哥覃佑蛟持守家業,是傳統文化的守護者﹔二哥覃遠蛟有地下革命工作者及川軍司令部參謀的雙重身份,他的“妻子”秋芳也是中共地下黨員﹔三哥覃義蛟作為三峽百姓中的一員,在長江水道來回奔波、支援抗戰﹔小妹覃玉蛟投身戰地醫院,她鐘情的營長周捷則在抗日戰場英勇殺敵、身負重傷。這些人物的行動勾連起武漢會戰、常德保衛戰、長江大搶運、巴東大轟炸等重大戰役和重要事件,顯示出不同身份、立場、階級的中國人在抗戰救亡時眾志成城、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小說既寫歷史事件的厚重,也寫父子親情、兒女情長,通過鳳娘、豆腐店繡兒、杜先生等人物堅韌的生活態度,表現戰時大后方百姓的悲歡離合。

  小說情節凸顯地方文化和民間傳奇的因素,人物形象塑造也能看出民間文學和古典小說的影響。如核心人物覃義蛟,姓名中就有諧音“情義”,他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也與義氣、道義相關。他是水中“蛟龍”,有著與生俱來的踏浪長江的能力,讓人想到《水滸傳》中的浪裡白條張順,《鐵道游擊隊》中“扒火車、炸橋梁”的游擊隊員,《林海雪原》中的雪上飛、滑雪奇俠楊子榮。與他們不同的是,覃義蛟的個性、風採由長江三峽獨特的地理空間與生存方式形塑。身為船民,在長江三峽的險灘密布中,他既敬畏自然又不懼風浪,非得同舟共濟才能險中求生,因此造就了小說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兄弟情義和俠肝義膽。也是在戰火的淬煉中,覃義蛟懂得了個人行動與家國大義密切相關,與保衛三峽、保衛長江、不當亡國奴密切相關,其精神成長讓人信服。

  在《神女》中,無論是敘事視角、風景風情,還是故事中的民間傳奇、百姓情感,都顯示出三峽特質,拓寬了抗戰書寫的地理空間和文化維度。江水浩蕩奔流入海,又化作風雨雷電,回到高山峽谷,正如故事中的鳳鳥飛去又飛回——只要銘記歷史、以史為鑒,立足大地、勇毅前行,鳳鳥就將以堅韌的生命力一次次在絕境中涅槃重生。抗戰中的浴血奮戰如此,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渾厚綿長、弦歌日新亦然。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7日 20 版)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