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向著宏偉目標接續奮進

——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中國式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

本報記者 汪曉東 劉志強 王 浩

2025年10月19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歷史的長河奔涌向前,奮斗的腳步永不停歇。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研究制定“十五五”規劃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把‘十五五’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戰略舉措規劃好實施好,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從“一五”到“十四五”,再到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在這一歷史坐標系中審視即將走過的5年,幾多艱辛,幾多不易,幾多輝煌!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新的更大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風險意識,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於開頂風船,善於化危為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如今,重溫這一重要論述,回望“十四五”,展望“十五五”,我們感慨萬千,豪情滿懷。

  今日之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

  領航定向

  “隻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

  一座新城,折射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

  搬進河北雄安新區的新家,中國中化員工楊高敏的生活充滿“小確幸”,離家不遠就是公園,乘公交上班10分鐘,“高樓越來越多,店鋪人來人往,城市活力四射。”

  地上,千年秀林、中央綠谷,綠色延綿,“聰明的車”暢行“智慧的路”﹔地下,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水住進“集體宿舍”﹔雲端,“城市大腦”高速運轉,日處理數據超200億條……一張白紙起步,“未來之城”拔地而起。

  城市生生不息,時間飛馳向前。從“拔節生長”的雄安新區,看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聽到的是東方大國逐夢現代化的鏗鏘足音。

  “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十四五”時期,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必須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新征程上,我們靠什麼來進一步凝心聚力?就是要靠中國式現代化。”

  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怎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2020年10月,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深刻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重要特征﹔2022年10月,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2023年2月,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深刻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戰略全局高度,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指明了一條康庄大道,為完成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10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自覺擔負起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一路篳路藍縷、充滿艱辛,一路豪情滿懷、凱歌高奏,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從瀕臨危亡走向偉大復興。實踐充分証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証,“隻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引領我們把中國特色變為成功實踐、把鮮明特色變成獨特優勢。

  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園,強調“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在天津古文化街,感慨“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在江蘇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囑托“要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一路行,一路思,習近平總書記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鮮明提出“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引領我們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

  “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錨定中心任務,理論創新與時俱進,偉大事業闊步向前,“十四五”壯麗畫卷徐徐鋪展。

  合肥、蕪湖,雙核驅動、總裝整車﹔滁州、馬鞍山、宣城,專注配套、各展其長……立足長三角,依托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部省份安徽發揮戰略疊加優勢,去年經濟總量突破5萬億元。

  粵港澳大灣區,點燃創新引擎,“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一﹔江蘇,“經濟大省挑大梁”,創造全國10%以上的經濟總量﹔新疆,“打造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橋頭堡”,從內陸腹地變為開放前沿﹔東北全面振興蓄勢待發,黃土高原由黃轉綠,萬裡長江碧水東流……一場場重要會議、一次次重要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從“廣大”處謀劃、於“精微”處落子,指引各地牢牢把握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嶄新篇章。

  認識上不斷深化,戰略上不斷完善,實踐上不斷豐富,中國在時間的恆進中積跬步以至千裡——

  仰望長空,“嫦娥”奔月,“北斗”組網,“羲和”探日,“太空之家”遨游蒼穹﹔俯瞰神州,東數西算、西電東輸、南水北調,深中通道長虹臥波,國產郵輪破浪遠航……逐夢星辰大海,發展日新月異。

  抗地震、戰洪水、防疫情,眾志成城,賡續浩然之氣。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勝利召開黨的二十大、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辦成一件件大事要事,中華民族意氣風發。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走過“十四五”,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今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六個堅持”,為“十五五”時期應對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首要任務

  “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只能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一件軸承,傳遞高質量發展強勁脈動。

  從“一五”到“十四五”,洛軸集團綻放出新的精彩。

  熱處理、車削、研磨,機械臂輾轉騰挪,每15秒下線一套新能源汽車輪轂軸承產品。聚焦“高精尖”,洛軸成立多個團隊、投資8億元,拿下“拳頭產品”,收獲市場第一。

  海上風機發出綠電、神舟飛船叩問蒼穹、“中國天眼”捕捉太空“呢喃”……洛軸產品“上天入海”,高端軸承產值佔比已達七成。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洛軸考察時感慨:“這條路是走對了!”

  “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只能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這是對方向路徑的清晰指明。“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這是對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從“五個根本”到“四個必須”、從“六個堅持”到“五個必須”,再到“五個必須統籌”,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為做好經濟工作提供科學方法。

  以理論主動把握歷史主動,以思想之力激揚奮進之力,新時代中國聚精會神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增進發展動能之“強”。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新質生產力起勢成勢。

  “手撕鋼”持續迭代。0.02毫米、0.015毫米、0.012毫米,紀錄不斷刷新,滿足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等領域所需。

  “復興號”一馬當先。CR450動車組樣車跑出450公裡時速,引領全球高鐵潮流。

  機器人“加速進化”。上春晚“舞秧歌”,進車間“擰螺絲”,登賽場“打擂台”,人工智能產業“熱辣滾燙”。

  新能源異軍突起。風電、光伏加速推廣,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10年穩居全球第一。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我國成為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中國創新場動能澎湃。2024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長42%,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到第十位。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撬動發展空間之“進”。

  “深耕國內、開拓海外,穩住了出貨量。”今年以來,外部形勢風雲變幻,廣東古歐家居公司營銷總監秦斌淡定從容。

  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出口增長7.2%、進出口規模站上20萬億元台階……細看今年上半年發展成績單,更能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遠見。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會議上提出“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成為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

  “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核電、高鐵、芯片接續突破,人工智能、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屢創佳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碩果累累。累計建成超過10億畝高標准農田,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基礎設施體系,糧食、能源“兩個飯碗”牢牢端穩。

  “大國經濟的特征都是內需為主導、內部可循環。”國貨潮品備受青睞,新型消費方興未艾,“村BA”、“蘇超”、冰雪經濟、假日經濟精彩紛呈……統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需潛力持續釋放,過去4年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86.4%。

  “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鋼鐵駝隊”往來穿梭,雅萬高鐵疾馳向前,秘魯錢凱港與上海港“萬裡牽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越擴越大,我國貨物貿易規模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

  堅持和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護航發展態勢之“穩”。

  關鍵時刻、重要節點,及時研判形勢、作出決策部署!

  2024年9月,面對二、三季度主要指標增速一度回落的不利局面,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被稱作“宏觀調控的一次裡程碑式出手”。

  面對單邊主義明顯抬頭、保護主義卷土重來,今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有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令外媒感慨“表現超出預期”。“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大關,今年預計可達140萬億元左右。

  應變求新,行穩致遠。走過“十四五”,中國經濟大船乘風破浪向前,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和穩定錨,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起更加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根本動力

  “把中國式現代化藍圖變為現實,根本在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一間“世界超市”,成為“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生動樣本。

  來自德國的汽車配件,先搭乘中歐班列,到義烏保稅物流中心進行保稅倉儲,再經寧波舟山港運至韓國,一趟比海運快40多天。自貿試驗區、綜保區、跨境電商綜試區,諸多改革舉措疊加,助力義烏保稅物流中心成為開放新高地。

  在浙江工作期間,針對義烏發展遇到的體制機制障礙,習近平同志曾生動比喻:小孩子成長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給成長快的孩子換上一件大衣服”。

  吃“改革飯”、走“開放路”,“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義烏“換衣記”不斷續寫:2024年12月,國務院批准同意《浙江省義烏市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總體方案》﹔今年7月,杭州海關出台10項措施,支持義烏市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

  “換衣”,是與時俱進的持續探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亦是一個“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的探索性事業。

  新時代新征程,國際國內形勢紛繁復雜,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人民群眾新期待與日俱增,中國如何探索,如何作答?

  “把中國式現代化藍圖變為現實,根本在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部署3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描繪未來5年改革宏偉藍圖,發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突出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深刻闡明需要堅持和處理好的四對關系。

  堅持守正創新,堅持正確方法論,各地區各部門奮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以“中國之制”推進“中國之治”。

  ——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以良法善治護航發展。

  2025年4月,生態環境法典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這是民法典之后我國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將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實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施行《生態保護補償條例》,確立生態保護補償基本制度規則﹔規范涉企執法,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法治對改革發展穩定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更好發揮。

  ——堅持破和立的辯証統一,在破立統一中實現改革蹄疾步穩。

  迭代發布5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清理4000多件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招商引資﹔選取10個地區,試點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破“壁壘”、立“路標”,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

  立新發展理念、破“唯GDP論”,立創新引擎、破“低位徘徊”,立城鄉融合、破二元結構……“破立並舉、先立后破”,改革循序漸進、成果日豐。

  ——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將正式啟動,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等將更加自由便利。

  “改革越深入,對開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開放水平越高,對改革的促進作用就越大。”從穩外資到穩外貿,從制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清零”到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中國市場“磁力”更強。2021年至今年5月,外商累計對華直接投資4.7萬億元,超過“十三五”時期總額。

  ——處理好部署和落實的關系,推動改革舉措落實落細落到位。

  “要以更大勇氣和決心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勇於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改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后,總書記一再發出改革“動員令”,鼓勵各地“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黑龍江,冬季漫長,利用“冷”資源發展冰雪經濟﹔貴州,立足氣候、電力等優勢,開辟大數據“新賽道”……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改革“全景圖”漸成“實景圖”。

  縱深推進,善治筑基。走過“十四五”,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上新台階,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民生為大

  “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一處老舊小區,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曾經,屋頂漏水、管道老化,廚房、廁所幾家輪著用。如今,搬進新房,上海彭一小區老居民趙啟明滿心歡喜,“獨廚獨衛,陽台寬敞,舒服愜意。”

  今年6月29日,隨著彭一小區首批居民領鑰匙、回搬,上海最早建設的工人新村之一——彭浦新村街道順利完成歷時20年的舊改。做通一幢改一幢,成熟一片改一片,“老破小”變身現代社區。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部署了“一個優化、六個建設”,其中之一就是“著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

  “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的城市,體現的正是“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的深切考量。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飽含人民情懷,堅持人民至上,人民領袖引領新時代中國在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

  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

  從“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我們錨定“長期任務”“現實任務”,作出更加積極有為的努力。

  一件件政策見力度。大處著眼,《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印發,推動民生建設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細處謀劃,實施育兒補貼制度,為千萬家庭減輕家庭養育負擔。

  一項項成效顯溫度。看就業,“十四五”以來,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1200萬人以上。看住房,過去4年累計開工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約780萬套,有效解決2000多萬人住房問題。看公共服務,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民生底線兜緊兜牢。看城鄉,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全面振興譜寫新篇,2024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34︰1,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67%。

  為了人民的現代化,才有意義。依靠人民的現代化,才有動力。

  今年5月20日起,“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絡征求意見活動。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廣泛深入地察民情、聽民聲、匯民智”。一個月內,活動累計收到網民建言超311.3萬條。

  “把頂層設計和問計於民統一起來”。人大代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小院議事廳”“屋場懇談會”等基層民主實踐廣泛開展,人民當家作主更加真實,人民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初心如磐,使命如炬。走過“十四五”,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凝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

  *** ***

  “有目標、有規劃、有戰略”,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程接著一程的砥礪行進。

  “十四五”規劃收官在即,“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現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越來越近了。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憧憬和挑戰,都激發我們隻爭朝夕、永不懈怠的奮斗精神。”

  時不我待,催人奮進。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科學謀劃好“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向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接續奮進。

  (本報記者江潤楠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9日 01 版)

(責編:王先進、黃子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